人社部专家透露,具体到人社部方面,对延迟退休政策还只是处于研究阶段,人社部在“十二五”期间尚无延迟退休的计划。
人社部副部长王晓初表示,一定会采取符合中国实际,符合中国人口结构、就业、社会保障情况的办法,分类统筹考虑推进延迟退休政策。
“目前,全国城镇职工基本养老金为2.3万亿元,其中社保基金总额约9000亿元,补充养老金为5000亿元,合在一起不足我国GDP的5%。靠公共养老金养老根本是不行的。”在海南博鳌,全国社保基金理事会党组书记戴相龙的一番话,再次将人们的视线引向了有缺口的养老金和有争议的延迟退休。
2015年前不实施
其实,我国养老金存在缺口不是什么秘密,在博鳌亚洲论坛上,戴相龙只是将这层窗户纸捅破了而已。
根据中国社科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发布的《中国养老金发展报告2012》显示:在32个统筹单位中(31个省份以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2011年收支缺口高于2010年,达766.5亿元。
但这层窗户纸一旦捅破,随之而来的“风景”就不那么美丽了。戴相龙给出的建议之一就是选择适当时机考虑延长退休年龄至65岁,推迟养老金领取年龄。
戴相龙曾在多种场合发出“延迟退休年龄”的呼吁,与以往舆论热烈讨论延迟退休的情况相似,这次普通民众通过各种途径特别是网络媒体所传达的声音,几乎一致都是反对实施延迟退休政策。
面对反对的声音,人社部专家向媒体透露,具体到人社部方面,对延迟退休政策还只是处于研究阶段,更进一步的情况要在完成整个社保体制改革的顶层设计之后才会逐步清晰。他表示,目前基本可以确定,人社部在“十二五”期间尚没有延迟退休的计划。
未必是救命稻草
事实上,自从几年前延迟退休的动议进入公众视野以来,关于这个问题的争论一直未曾平息。特别是2012年6月人社部公开宣称“相应推迟退休年龄已是一种必然趋势”以后,论战大有持续发酵之势。
一方面有数据统计显示,退休年龄每延迟一年,我国养老统筹基金可增长40亿元、减支160亿元,减缓资金缺口约200亿元,那么10年就能减缓资金缺口2000亿元。
另一方面则是延迟退休所带来的劳动力就业的冲击同样不小。专家计算,我国每年离退休人员最少在600万人左右。若延迟退休,每年将吃掉600万适龄就业人口的就业岗位。加之我国经济增速可能从10%左右下降到7%以下。而GDP每下降1个百分点,减少就业大约在100万人口。以此计算,每年将减少就业300万人左右。两项因素每年就吃掉900万人口的就业岗位。
有评论人士分析,我国每年有1400万人找不到工作。在就业形势日趋严峻的当下,很可能按下养老金缺口的葫芦,浮起稳定就业的瓢。
但不管争论的结果如何,有关部门推进延迟退休的方向似乎从未变过。今年两会期间,人社部副部长王晓初就公开表示,正在研究制订延迟退休的方案。对于具体什么时候可能实施,用什么方式延迟退休,人社部还没有确定时间表。
将分类统筹推进
2011年,中国养老财政投入不到整个预算内财政收入的3%,这一比例在今后数年恐怕很难大幅提高,安全度过养老金领取的高峰期,除了延迟退休,还有什么别的办法?
分析人士认为,要弥补养老金缺口有三条路径:一是划拨国有资产、提高国企分红、加大财政补贴以还清旧账,改变新人为旧人发放养老金的模式;二是改革养老金双轨制,全部参与社会统筹,给养老金“造血”;三是加强养老金投资管理,争取“让钱生钱”。
在博鳌亚洲论坛上,戴相龙建议通过国家加大国有资产划拨力度,扩大全国社会保障储备基金,以及加大商业型养老基金规模,再加上延迟退休的政策,从而逐步形成政府、企业和个人账户共同组成的养老金制度。
媒体分析认为,在现阶段,这三个“药方”不管哪一个,实施起来都可能不会一帆风顺。而对未来是否实施延迟退休政策则不能求之过急,要从政策、技术、方式方法上兼顾社会各个阶层利益,这样才可能有效推进退休政策的改革。
王晓初就此表示,一定会采取符合中国实际,符合中国人口结构、就业、社会保障情况的办法,分类统筹考虑推进延迟退休政策,不会搞“一刀切”。
(来源:中国劳动保障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