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北京市以促进城乡充分就业为目标,以推动实现更高质量就业为主线,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大力倡导绿色就业,积极帮扶重点群体,着力推进城乡就业一体化,努力促进劳动者“充分就业、稳定就业、公平就业”。截至7月底,全市城镇新增就业30.7万人,失业人员和农村劳动力就业12.82万人,城乡就业困难人员就业7.87万人,就业局势基本稳定。
创新模式帮助农村劳动力实现绿色就业
为加快健全城乡统一的促进就业格局,北京市夯实基础工作,创新工作思路,健全长效机制,取得了积极成效。
大力发展“一产员工制”企业,是北京市从去年至今帮助农民就近就地就业的一大创新措施。去年以来,北京市为促进农村劳动力与城镇劳动力平等就业,解决工资收入不稳定和社会保险待遇较城镇职工偏低等问题,在顺义、平谷等区县推行了“一产员工制”模式,并出台政策将
“一产员工制”企业纳入享受招用城乡劳动力补贴范围,鼓励经济实用体招用农村劳动力从事一产工作,为农民“签合同、上保险、稳工资”,使农村劳动力成为企业正式职工,解除了农民的后顾之忧,促进了地区经济的发展。
据了解,下半年,北京市将继续追踪绿色经济发展,全面推行“一产员工制”模式,抓好扶持政策落实,帮助更多农村劳动力实现绿色就业,提高他们就业的稳定性。
为了促进城乡就业困难群体就业,北京市完善帮扶政策体系,落实城乡统一的用人单位招用补贴政策,出台社会(绿色)公益性就业组织政策,研究鼓励农村劳动力自谋职业、灵活就业的社保补贴政策,加快实现促进就业政策城乡统一。同时,北京市还健全长效帮扶机制,通过推行精细化就业援助,从过程、结果和对象三个方面客观评价基层就业工作,使就业困难人员获得切实有效的就业帮扶。针对经济转型、城市化建设地区的发展特点,通过推广订单培训、强化创业指导、优化职业指导、细化职业介绍、鼓励在岗实习等服务,提前做好就业岗位和人力资源储备,有效缓解区域和群体就业压力。
发挥优势找准促进就业切入点
在实践中,北京市充分发挥自身资源优势,以促进高端人才创业为切入点,做大创业带动就业工作。
今年以来,北京市强化“大创业”理念,整合优质资源,统筹促进各类人员创业,尤其更多地鼓励高端人员创业。上半年,北京市在完善创业联席会议制度、举办创业成果展的基础上,研究实施加强留学生创业园建设的意见,在资金、政策和服务等方面加大留学人员创业扶持力度,逐步健全完善了初创留学人员企业培育孵化机制,降低了留学人员的创业成本和风险,全面营造有利于留学生创业园及留学生创业企业发展的环境。目前,全市已建立37家留学生创业园,在孵企业1638家。
为了提高劳动者的综合素质,今年北京市选取了7家企业试点,按照上年度缴纳失业保险费总额的20%给予补贴,鼓励其开展在职职工培训,并将逐步扩大试点企业范围,引导企业建立职工培训的长效机制。据了解,首批试点投入将达2900万元,惠及职工超过24万人。在此基础上,北京市大力开展就业前培训、再就业培训等各类培训,全年预计培训城乡劳动力37万人。同时,北京市强化高技能人才培养,加强工艺美术、首钢等6个公共实训基地建设,增设20家市级首席技师工作室,完善高技能人才培养网络。
完善体系全力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
今年,北京地区应届高校毕业生总数达到22.9万人,同比增加了2.7%,达到有史以来的最高值。
为了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近年来,北京市出台了3个市政府文件和20余个单项政策,综合运用财政补贴、税费减免、贷款担保、资金扶持、公益服务等措施,就高校毕业生就业岗位开发、就业方向引领、自主创业扶持、就业指导和服务、困难毕业生帮扶、就业见习培训、人事档案管理和就业手续办理等重点问题逐一完善了有关政策和操作办法,并全面抓好落实。在实施“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就业促进计划”时,北京市人社局与教委、高校积极合作,做好未就业毕业生信息衔接和服务接续,建立完善实名制登记信息库,做到覆盖广泛、跟踪适时、服务到位。大力开展“就业服务月”、“暑期招聘月”等专项活动,为包括非京籍毕业生在内的所有求职毕业生提供公共就业服务。
同时,为加大困难毕业生就业援助,北京市还给予困难毕业生“一对一”的帮扶,对城乡低保家庭毕业生发放一次性求职补贴,确保北京生源毕业生就业率保持在95%以上,有就业意愿的困难毕业生都有就业岗位。
(来源:中国劳动保障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