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网站消息,2013年上半年,全国劳动关系总体和谐稳定,全国共有22个地区调整了最低工资标准,平均调整幅度为18.4%.全国共补发被拖欠的农民工工资等待遇145.3亿元;各地进一步加强工资支付保障长效机制建设。
劳动关系法制建设稳步推进:修订后的《劳动合同法》开始实施,《劳务派遣行政许可实施办法》开始实施,《劳务派遣若干规定(征求意见稿)》正在公开征求意见。全国共有22个地区调整了最低工资标准,平均调整幅度为18.4%。
上半年,全国共补发被拖欠的农民工工资等待遇145.3亿元;各地进一步加强工资支付保障长效机制建设。
人社部门主导的“大调解”机制初步建立:人社部会同相关部委发布《关于加强非公有制企业劳动争议预防调解工作的意见》,目前已有40家非公有制企业和34家商会(协会)启动劳动争议预防调解工作;基层调解组织组建率不断提高;截至6月底,全国“两网化”管理地级城市覆盖率达到65.77%。
配合新修订的《劳动合同法》,
据预测,下半年,中国经济发展环境更加错综复杂,经济增长下行压力进一步增大,部分企业生产经营困难可能加剧。加上调整经济结构、化解过剩产能等影响,预计部分企业规模裁员、拖欠工资等问题将会增多,职工增加工资的要求与企业加薪能力下降的矛盾更加突出。
今年以来,全国共有22个地区调整最低工资标准,平均增长18.4%.目前,全国月最低工资标准最高的是上海的1620元,小时最低工资标准最高的是北京和新疆的15.2元。
今年,部分企业出现招工难现象,人社部门指导企业推行工资集体协商、合理增长工资,进而稳定就业岗位和劳动关系。下半年,这一工作仍将继续。
据统计,上半年,各级劳动人事争议调解仲裁机构共处理争议70.5万件,同比增加1.9%,与2012年上半年同比增幅11.9%相比较,增幅有所放缓。上半年,各地调解仲裁机构办结的63万件争议案件中,通过调解方式结案的有43.8万件,同比增加14.1%,占到总结案数的69.6%。
今年年底,预计全国乡镇街道调解组织组建率将达60%以上,地市级仲裁院建院率将达80%以上、县级将达55%以上。着力提升仲裁办案效能,确保仲裁结案率达90%以上。人社部门主导的劳动人事争议“大调解”工作机制初步建立,部门联动机制发挥积极作用。
上半年,全国各级监察机构共查处各类劳动保障违法案件18.8万件,同比增长7.8%.其中,督促用人单位与268万名劳动者补签劳动合同,补发拖欠农民工工资等待遇145.3亿元,督促缴纳社会保险费12.9亿元,向司法机关移送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类案件532件。
随着城镇化的推进,农民工数量不断增长。上半年,全国外出农民工为17111万人,同比增长2.7%.稳定和扩大农民工的就业,加强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和就业创业服务,推动农民工享受城镇基本公共服务,加强农民工综合服务平台建设,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将是农民工工作的重点。
(来源:中国人力资源开发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