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竞争,本质上是人才的竞争,谁拥有了稳固而优秀的人才团队,谁就有可能在市场竞争中占据主动、争得先机。因此,员工对企业越忠诚,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就会越强。然而,当下的职场却是“跳声一片”。《工人日报》近日对1767名网友进行了调查,其中77%的人表示有过跳槽经历,没有跳槽经历的仅占23%。在跳槽的人中,跳槽3次及以上的占比达到36%。(9月2日《工人日报》)
“人往高处走”、“树挪死人挪活”,这些话无疑是在鼓励跳槽,而“跳槽穷三月,改行穷三年”,又反映出跳槽所带来的现实窘境,看来跳槽就是一个难以平衡的跷跷板。如何运用,并没有一个绝对成熟的定律,重在个人把握。在鼓励人才合理流动的今天,对员工跳槽,单位和社会不必设置过多障碍。为了实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并不要求员工“从一而终”。作为用人单位,应该考虑如何完善用工制度,健全正常增资机制,从而吸引人才,形成与员工的良性循环。
不可否认,人都有趋利一面,员工之所以选择跳槽,一定是经过深入比较,觉得跳槽会对自己更有利,才会辞去现有工作而向好的单位跳。笔者在支持跳槽的同时,也建议喜欢跳槽者要注意一个问题,跳槽过频,不仅会影响资历积累,也会损害个人忠诚度。新企业在使用一个人时,往往会查看个人经历,频繁的跳槽记录,会降低企业的信任,影响今后的发展和晋升。更为重要的是,频频跳槽,眼光如果只着眼于利益之上,就会让个人的职业设计和追求暗然失色,大国工匠精神也将荡然无存。所以,是否需要跳槽,应当结合本人专长、工作环境、劳动强度、薪酬待遇等情况综合考虑,起跳之前务必先加权衡,多些理性,“想好了你再跳”,尽可能把跳槽所带来的风险降到最低,而不是凭着一时兴起,发现另一单位工资诱人,也不管是否适合自己,无所顾忌,便立马跳将过去;还有的只因为过年红包发得少了点,便拂袖而去,这种负气而跳,痛快虽则痛快,但却并不理性。
为了减少员工跳槽,一些企业想出给老员工发放忠诚奖等方式来挽留员工,从企业角度来看,设立忠诚奖,可以起到拴人留心激励员工的作用,但是发放“忠诚奖”,只以金钱为核心内容,而且数额未必足够吸引人,只如一块不管饱不解渴的泡泡糖,对员工的吸引力并不大,不过是用工形势紧张下企业的一种自救罢了。
如果“跳”可得一片天,“守”却只能得到一块糖 ,这种情况下,你会选择哪一种?
(来源:中国劳动保障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