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从事人力资源工作者,我非常赞同,或者认同饶总说的员工期望值的管理,我们广州地铁的企业性质决定了我们在做薪酬这件事情的时候,要考虑的问题相对来讲角度稍微有点不同。我们的业务主要是地铁建设、运营以及相应的物业开发这三大块。对老板来讲,怎样平衡好这三者之间的关系,是他一直最头疼的问题。对于我们这种公众事业型的企业来说,社会责任重于商业利益,我们的目标并不在于多赚几个亿,而在于提供的服务是不是安全,群众是不是满意。这种企业性质,决定了老板考虑问题的出发点。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考虑薪酬问题,更多的压力来自于内部的公平性,而不是市场的竞争性。
我们正在做一个薪酬项目,最近这几天在实施。对我们来说,落地实施是这个项目的50%才刚刚开始。而我们在这之前,已经用了两年的时间。我们好多同事都关注,为什么我们用这么长的时间?其实这中间我们一直在理解老板一开始给我们定的原则:稳定、稳固、稳妥。我们每做一步,背后都有很多的项目策划,并且不是针对薪酬方案本身的指标、本身的数字的策划,更多的是考虑怎样落实稳固、稳定、稳妥的问题。对于公众事业型企业的员工来讲的话,薪酬、或者他的欲望一旦在管理过程中管理得不合适,会引发一些公众事件,或者社会事件。举一个简单的例子,一位拧螺丝的工人,因为情绪的问题,螺丝没拧紧,他就有可能造成一个比较重大的事故,而这个事故也很难追究到他本身。所以在这种压力下,我们在过程中反复提及“三稳原则”,我自己对自己的提醒就是,过程的公平性大于结果的公平性,就像饶总说的,我们在做这件事情的过程中,最重要的是如何疏导员工对薪酬的欲望以及管理员工的期望值。
另外一个体会就是:一定要把业务部门拉下水。薪酬方案中,最核心的大家都知道是岗位评估。要解决内部薪酬的问题首先就是岗位评估的问题,所以我们整个岗位评估的方案设计,就用了很长的时间。在进行岗位评估中,我当时坚持自己的原则,就是岗位评估我一定要把业务部门拉下水,避免将来一旦出台之后,他们说这都是公司定的,这都是人力资源部门定的,那有可能对业务部门和HR部门双方的队伍,都会带来很大的灾难。所以在岗位评估这项工作里面,我们是从最基层的单位往上进行,这样形成了各层级的评估小组,部门领导,工会的代表,甚至就是党的书记,做思想工作的人等,都介入进来,来评自己所在的部门,你认为哪个岗位的价值应该是最高的,你们先把序排下来。这个序就作为第一输入条件,输入到这个岗位评估的体系里面来。在这个过程中,一定要有员工参与,请员工代表、工会代表等参与进来,同时,一定要给他发言权,同时对他讲的内容,他的诉求一定要有反馈。
这种反馈的过程,我们叫两上两下,起码有两次反馈,第一次让你提意见,我收集回来,调整完以后,再给你,再收集回来,这个过程本身就是欲望引导的过程。在这个过程里边,一方面把业务部门全拉下水,另外一方面,员工也表达了自己的想法,参与了整个过程。那最终的结果出台以后,员工对于岗位下降有疑问,我们就不谈岗位价值的问题,我跟他谈岗位评估的工具是不是科学、程序是不是科学、评估的主体是不是科学,因为做岗位评估的人就是你身边的人,他对你是最了解的。所以通过这种方式,基本能做到薪酬调整的平稳过渡。同时,我们每天都有动态的监控,总体来讲,目前情况都是在可控当中。
(来源:中人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