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背后的能力最重要——“考证人” 眼中的职业资格认证

  • 时间:2014-10-17

“会计证、教师证、建筑八大员、计算机、各种技术工等各类资格证书快速取证……”

最近,看着不知何时张贴在小区中的广告纸,张坚(化名)的思绪瞬间飞到了9年前那个夏天。

2005年暑假,即将步入大四门槛的郑州升达经贸管理学院大四学生张坚,在全力准备考研的同时,选择了全国报关员资格考试,理由很简单,“倘若考研失败,我就要面临找工作的问题。海关是好单位,他们一旦招聘,我有这个证岂不就有了优势?”

简单复习并在一家机构接受15天的培训后,张坚顺利通过考试,将一纸证书握在手中。

今天的大学生,仍旧面临着和张坚当年一样的选择并有着相同的举动。

走进中国传媒大学图书馆或自习室,或大或小的桌面上,各类职业资格考试辅导资料不时掠过眼前。“多考几个证,找工作的时候有竞争力。”“别人在考,我也想试试。”追问原因,如此表述几乎是所有人共同的回答。

来自《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的调查则在更大范围对这一现象进行了印证。这项共有16030人参加的调查显示,57.8%的受访者参加过证书类的考试。43%的受访者参加过职业资格认证考试,就业压力(31.6%)、用人单位需求(31.6%)是参加调查者考证的主要原因。

 

难有结果的争论

虽然顺利拿到了报关员资格证书,但研究生毕业后真正走出校园的张坚却坚定地认为自己当年的行为属于“瞎折腾”。

“到现在为止,我还没参加过哪怕一个海关的招聘。”记者面前,如今已是一家企业中层的张坚一脸苦笑。

同样来自《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的调查显示,在已经参加工作的大学毕业生中,超过70%的人表示,在就业中,除了学校的毕业证书以及与所在行业有关的证书之外,其他的证书基本都没有用到过,87.1%的受访者在考证上的投入与回报不相符。相对于过高的金钱成本和时间成本,超过两成的受访者认为只学到了皮毛。

对于如此观点和调查结果,北京一家公司的财务人员覃兆蓉却不以为然。

正在准备注册税务师考试的她告诉记者,自己不但能够在备考过程中学到系统的专业知识,为以后更好的工作夯实基础,一旦考试通过,“单位领导和同事还会高看一眼,认为你爱学习,有能力,收入说不定还会增加一些。”

在覃兆蓉看来,换工作时,证书也能发挥不小的作用。“一个根本不了解你的单位更愿意看一些客观的东西。证书就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

 

能力才是王道

但覃兆蓉同时承认,证书只是职场人的“幌子”和“敲门砖”。“它的作用可能是帮你敲开一个不错单位的门,或者让同事一开始高看你一眼,但要想真正干出成绩,得到认可甚至晋升,大伙看的还是能力、业绩。”

中国传媒大学毕业生张吉强(化名)的经历,对覃兆蓉的观点进行了证明。5年前,正是凭靠着一叠厚厚的各式证书,他才推开了心仪单位的大门。但进入后他却发现,实际工作中,不仅证书不再重要,就连学历、毕业学校等看似很“硬”的东西也开始变得“轻”了起来。“现在大家伙看的是你的品德和能力,有为才会有位,其他的都只是参考。”他告诉记者。

如此经历和感悟,让张吉强在得知今年6月、8月国务院常务会议两次研究 分两批取消58项国务院部门设置的职业资格,同时部署地方取消地方自行设置的570多项职业资格的消息后感到颇为高兴,“早就应该这样,有必要的还得留,不该有的就尽快取消。让大伙对待证书能够冷静一些,也让‘考证热’退退烧。”

“同样情况下,拥有职业资格证书的人我们当然会优先考虑,但我们绝不会把它看作最重要的条件,毕竟证书和能力之间很难划等号。”广州广船国际股份有限公司人力资源总监覃廷贵的话,则代表了众多企业的心声。

如此观点,和他多年的人力资源工作经验密切相关.。覃廷贵发现,很多在应聘时带着各式证书的人到了岗位上却被发现是个绣花枕头,不少没有证书者却表现不凡。因此,在对中央取消部分职业资格证书表示热烈拥护的同时,他建议,有关部门应进一步提高职业资格考试的科学性,提高证书的含金量、可信度,“从而让我们能够根据他们是否有证判断是否有水平,只有这样,才能提高职业资格认证的吸引力、权威性。”

(来源:中国劳动保障报)

 



友情链接